頓擾
成語(Idiom):頓擾(dùn rǎo)
發音(Pronunciation):dùn rǎ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突然的騷亂或混亂,形容場面一時失控、紛亂不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頓擾一詞源于《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臧文仲使我擾之。”擾字原指打擾、騷亂,后來引申為混亂、紛亂的意思。頓擾則強調突然發生的騷亂或混亂,形容場面一時失控、紛亂不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突發事件或場面的混亂,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們在某種情境下的慌亂和困惑。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史書,記載了春秋時期的歷史。其中的這個成語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五年》的一段故事。當時,齊國的臧文仲派遣使者到鄭國,意圖擾亂鄭國的政局。這個故事中的“擾”字,后來演變為“頓擾”,成為了一個獨立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由動詞“頓”和名詞“擾”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演唱會上,突然的停電導致現場一片頓擾。
2. 突然的火災讓整個小區陷入了一片頓擾之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頓擾”與“突然的混亂”聯系起來,想象一下突然發生的事情導致場面一片混亂的情景,有助于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一片狼藉”、“烏煙瘴氣”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突如其來的暴雨使得學校門口一片頓擾。
2. 初中生(13-15歲):考試時突然停電,考場內一片頓擾。
3. 高中生(16-18歲):突然爆發的抗議活動導致城市陷入了一片頓擾。
4. 大學生(19-22歲):大學宿舍突然停水,導致同學們一片頓擾。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頓擾”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