荼毗
成語(Idiom):荼毗(tú pí)
發音(Pronunciation):tú p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死后的火化儀式,也用來比喻毀滅、消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荼毗,古代指人死后的火化儀式,將尸體放在火中燒化。后來也用來比喻毀滅、消亡。成語“荼毗”常用在形容某個事物或者某個人被毀滅、消亡的情況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滅亡、毀滅、消亡等情況。比如:戰爭使這個城市荼毗,一夜之間變成了廢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荼毗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十年》中的一則故事。故事中,齊國國君昭公去世后,他的妻子荼毗了自己的身體,以示對丈夫的忠誠和哀悼之情。后來,人們就用“荼毗”來形容火化尸體的儀式,以及比喻毀滅、消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荼毗是一個由兩個意思相近的詞組成的成語,形容詞“荼”表示燒毀、焚燒,動詞“毗”表示火化、葬送。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國家的文化在戰爭中荼毗殆盡。
2. 這個企業經歷了一場巨大的危機,已經荼毗得無法再恢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圖斃”,想象一個人的形象被畫成圖像,然后被毀滅、消亡的場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荼毗”相關的成語,如“草木皆兵”、“烽火連天”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城市經歷了大地震后,變得荼毗一片。
2. 初中生:歷史上有許多文明因為戰爭而荼毗。
3. 高中生:現代社會科技的進步,使得許多傳統行業面臨荼毗的危機。
4. 大學生:這個公司的市場份額一直在下降,已經荼毗得無法挽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