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夫
成語(Idiom):驚夫
發音(Pronunciation):jīng f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情突然發生,使人非常震驚和驚恐的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驚夫”源自于《論語·子罕篇》中的一句話:“子曰:‘夫驚,不入于室。”意為“一個人受到驚嚇,不會進入房屋內。”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人受到驚嚇時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突然發生的事情或消息使人震驚驚恐的情況,也可用于形容人的反應或表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驚夫”的故事起源于孔子的一次教育經歷。據說,孔子的弟子子路曾經在途中遇到了一只蛇,嚇得驚恐不已。孔子看到后,對子路說:“夫驚,不入于室。”意思是說,受到驚嚇時應該找到安全的地方,而不是停留在危險的地方。這句話后來演變成了成語“驚夫”。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部分是“驚夫”,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聽到這個消息,他驚夫失聲。
2. 他的突然離去讓我們一家人都驚夫不已。
3. 這場突發事件讓全國人民都驚夫不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驚夫”與“驚喜”進行聯想,兩個詞的發音相似,都表示突然發生的事情。可以通過將“驚夫”與“驚喜”聯系在一起,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與驚嚇、震驚相關的成語,如“驚弓之鳥”、“驚弦之鳥”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聽到老師突然宣布放學時,我們都驚夫不已。
2. 初中生:看到這個恐怖電影的結局,我們都驚夫失聲。
3. 高中生:考試結束后,得知自己的成績時,我驚夫不已,因為比預期的要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