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
基本解釋
①法國的天主教堂。位于巴黎市中心區(qū)域中島上。1163年動工,1250年建成西部鐘樓,后屢經(jīng)擴建,整座教堂于1345年竣工。由石塊堆砌而成。教堂東端是圣壇,中部的尖塔高達90米,西端大門為一對高60多米的方塔樓,是巴黎圣母院的正面。院內(nèi)殿堂深約125米,寬約47米,可容納近萬人。是歐洲早期哥特建筑和雕刻的代表。殿內(nèi)藏有13-17世紀的許多藝術(shù)珍品。②長篇小說。法國雨果作于1831年。巴黎圣母院教堂的副主教克洛德因占有吉卜賽少女愛斯梅哈爾德不成,便刺殺她的情人并嫁禍于她,少女被判死刑。圣母院丑陋的敲鐘人加西莫多將她從刑場救出,藏在圣母院。克洛德又將少女劫出圣母院,逼其就范,遭拒絕后便將她交給官兵。行刑之日,加西莫多將克洛德從樓頂推下摔死,自己則自盡在少女的遺體旁。
成語(Idiom):巴黎圣母院(bā lí shèng mǔ yuàn)
發(fā)音(Pronunciation):bā lí shèng mǔ yu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宏偉壯麗的建筑物或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巴黎圣母院是法國巴黎的一座哥特式教堂,以其宏偉壯麗的建筑風格而聞名于世。成語“巴黎圣母院”常用來形容宏大、壯麗的建筑物或事物,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氣魄和雄心壯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建筑物、藝術(shù)作品、景觀等宏偉壯麗的事物。也可用來形容人的胸懷、氣魄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巴黎圣母院”的起源與法國巴黎圣母院有關(guān)。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哥特式教堂,建于12世紀,是法國最古老、最著名的教堂之一。它以其宏偉壯麗的建筑風格和豐富的藝術(shù)裝飾而聞名于世。因此,人們常用“巴黎圣母院”來比喻宏大、壯麗的事物。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巴黎圣母院是一個地名,由三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座宮殿真是巴黎圣母院般的壯麗。
2. 這幅畫的色彩和構(gòu)圖都像是巴黎圣母院一樣宏偉。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法記憶成語“巴黎圣母院”。想象自己站在一座宏偉壯麗的教堂前,就像是在巴黎圣母院前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巴黎圣母院的歷史和建筑風格,可以進一步理解成語“巴黎圣母院”的含義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夢想有一天能去巴黎圣母院參觀。
2. 初中生:這幅畫的氣勢和色彩真像是巴黎圣母院一樣壯麗。
3. 高中生:他的計劃像是建造一座巴黎圣母院一樣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