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耳
基本解釋
(1).佛教謂色界諸天人之耳,能聞六道眾生之言語及一切聲響。《俱舍論記》第二七:“天眼、天耳,是所依根。”
(2).謂未受壅蔽、保持本性的天然之耳。 明 李贄 《追述潘見泉先生往會因由付其兒參將》:“惜哉猶有酸氣,則以一種道學之習漸塞其天耳,然時時露出本色,則以其天者全也。”
英文翻譯
1.【醫】superior listening ability
成語(Idiom):天耳(tiān ěr)
發音(Pronunciation):tiān ěr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聽力非常敏銳,能聽到很遠的聲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天耳”由“天”和“耳”兩個字組成。其中,“天”表示高遠、廣闊的意思,“耳”表示耳朵。整個成語的意思是指人的聽力非常敏銳,能夠聽到很遠的聲音。形容一個人的聽力非常好,能夠聽到一般人聽不到的聲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夸獎一個人的聽力非常好,能夠聽到一般人聽不到的聲音。也可以用來形容警覺敏感,能夠察覺到別人忽略的細微變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二十年》中有一則故事,魯國有位叫季氏的人,他的耳朵非常靈敏,能聽到很遠的聲音。一天,季氏在庭院里聽到了遠處有人在說自己的壞話,于是立即離開,避免了一場禍事。后人就用“天耳”來形容季氏的聽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字組成,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天耳能夠聽到很遠的聲音,所以總是能夠第一時間察覺到危險。
2. 這只貓的天耳非常靈敏,能夠聽到極微弱的聲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天耳”想象成一個耳朵非常大的人站在高處,能聽到很遠的聲音。通過形象化的記憶,可以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聽力相關的成語,如“耳目一新”、“耳濡目染”等,來擴展對聽力的描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媽媽的天耳能聽到我在床上偷偷吃零食的聲音。
2. 初中生:他的天耳能聽到老師在講課時的微笑聲。
3. 高中生:她的天耳能聽到同學們在背后議論她的聲音。
4. 大學生:我希望我能有天耳,這樣就能聽到更多音樂的美妙之處。
5. 成年人:他的天耳能聽到遠處傳來的汽車喇叭聲,非常敏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