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冊
基本解釋
◎ 丁冊 dīngcè
[residence booklet] 舊時的戶口簿
詳細解釋
戶口冊。《清史稿·食貨志一》:“五年,令凡編審丁冊,每戶書另戶某人某官,無官則曰閒散某,上書父兄官職名氏,傍書子弟及兄弟之子,及戶下若干人。或在籍,或他往,皆備書之。” 吳組緗 《山洪》一:“我同你到縣里自己填丁冊去,不敢去的是灰孫子!” 毛澤東 《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前 清 地方造丁口冊,有正冊、另冊二種,好人入正冊,匪盜等壞人入另冊。”
成語(Idiom):丁冊
發音(Pronunciation):dīng c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文章或書籍的內容短小精悍,言簡意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丁冊是由“丁”和“冊”兩個字組成的成語。丁指的是書籍的薄片,冊指的是書籍的篇幅。丁冊形容書籍內容短小精悍,言簡意賅,不啰嗦冗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丁冊常用來形容文章、書籍、演講等的內容簡練、意義深遠。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的言辭簡潔有力,不拖泥帶水。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平準書》中有一則故事,說的是戰國時期,齊國有個名叫子貢的學者,他曾去拜訪魯國的孔子。孔子問他:“你帶來了什么書籍?”子貢回答說:“我只帶了一丁冊的《春秋》。” 孔子聽后,贊嘆地說:“好啊,一丁冊的《春秋》,就能理解其中的真義!”從此,丁冊成為形容書籍內容短小精悍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丁冊屬于形容詞短語,由名詞“丁”和名詞“冊”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本小說雖然只有幾十萬字,但是確實是一本丁冊之作。
2. 這篇演講內容丁冊,讓人聽后印象深刻。
3. 這本散文集以丁冊著稱,每一篇都能言簡意賅地表達主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丁冊”與書籍的形態進行聯想,想象一本書籍只有一丁片的厚度,表示內容簡潔。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書籍、文章相關的成語,如“千言萬語”、“紙上談兵”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本故事書雖然很薄,但是卻是一本丁冊之作。
2. 初中生:老師的講解方式很丁冊,讓我們很容易理解。
3. 高中生:這篇文章雖然字數不多,但是表達的意思非常丁冊,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