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毛邊材
發音(Pronunciation):máo biān cá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粗糙、不精細的材料或工藝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毛邊材是指經過加工或制作不夠細致,表面有毛糙、邊緣不整齊的材料或工藝品。這種材料或工藝品通常是由于制作過程中的粗心大意或技藝不精而導致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毛邊材常用于形容制作粗糙、不精細的物品,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的工作、技術或處理事情的方式不夠細致。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毛邊材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小說《喻世明言》中。故事中,有個叫楊永福的人,他做事粗心大意,制作的東西常常有毛糙的邊緣,因此被人戲稱為“毛邊材”。這個故事后來被人們用來形容制作粗糙、不精細的物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制作的木工品真是毛邊材,一點都不精致。
2. 這個衣服上的紐扣縫得太隨便了,簡直就是個毛邊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毛邊材的字面意思,即表面有毛糙、邊緣不整齊的材料,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粗制濫造”、“粗制糙造”等,擴展對粗糙、不精細的描述詞匯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畫的畫被老師批評說是毛邊材。
2. 初中生:他的作文寫得太匆忙了,簡直就是個毛邊材。
3. 高中生:他的科研報告論證不充分,毛邊材的地方很多。
4. 大學生:這個項目的設計圖紙做得太粗糙了,完全是個毛邊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