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餓殍載道
發音(Pronunciation):è piǎo zài d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餓死的人尸體堆積在道路兩旁,形容戰爭、災難等嚴重的社會混亂狀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這個成語源自于中國古代的一種社會現象,當時戰亂頻繁,食物匱乏,人們餓死的尸體無法及時處理,最終導致尸體堆積在道路兩旁。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社會秩序徹底崩潰,人們生活在極度困苦和恐懼中的狀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餓殍載道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戰爭、災難、社會動蕩等極其嚴重的情況。可以用于描述歷史事件、小說、電影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戰爭年代,當時社會動蕩,戰爭頻繁,人們生活在極度的貧困和恐懼中。餓殍載道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當時社會秩序徹底崩潰的狀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餓殍載道是一個四個字的成語,由兩個動詞和兩個名詞組成。其中,“餓殍”表示餓死的尸體,“載道”表示堆積在道路兩旁。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那場戰爭中,餓殍載道,人們生活在極度的苦難中。
2. 這個小說描寫了一個社會動蕩的時期,餓殍載道的場景讓人觸目驚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為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將其分解成兩個部分,餓殍和載道。想象一下,當一個社會陷入極度的貧困和恐懼中,人們餓死的尸體堆積在道路兩旁,形成了餓殍載道的景象。這個形象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古代的戰爭和社會動蕩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歷史事件和文學作品,了解更多關于當時的社會狀況和人們的生活。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在歷史課上學到了餓殍載道這個成語,老師告訴我們它形容了戰爭時期人們的苦難。
2. 初中生(13-15歲):在看歷史小說時,我遇到了餓殍載道這個成語,它形象地描繪了當時社會動蕩的情景。
3. 高中生(16-18歲):在學習中國歷史時,我了解到了餓殍載道這個成語,它讓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戰爭帶來的恐怖和痛苦。
4. 大學生及以上:在研究中國歷史時,我發現了餓殍載道這個成語,它讓我對那個時期的社會混亂和人們的苦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