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辭
基本解釋
亦作“ 片詞 ”。簡短的言詞。《后漢書·獨行傳序》:“片辭特趣,不足區別。” 唐 司空圖 《上譙公書》:“小子雖吃悸,不能面發,愿激揚於片詞耳。” 宋 曾鞏 《上歐陽學士第一書》:“其深純溫厚,與 孟子 、 韓吏部 之書為相唱和,無半言片辭踳駮於其間。”
成語(Idiom):片辭(piàn cí)
發音(Pronunciation):piàn c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辭簡短而有力,能夠表達出深遠的道理或真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片辭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通常用來形容言辭簡短而有力,能夠表達出深遠的道理或真理。這個成語強調了言辭的精煉和精確性,能夠在短短幾個字中傳遞出強烈的意義和含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片辭常常用于修辭手法中,可以用來增強表達的力度和效果。在演講、寫作、辯論等場合,使用片辭可以讓表達更加生動有力,引起聽眾的共鳴。此外,片辭也可以用于日常交流中,用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感受或對某一事物的評價。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宣公十五年》中有一則故事,說的是齊國的宣公問左丘明:“為什么你的文章總是那么簡短而有力?”左丘明回答說:“文章若長,則人疑其無實;若短,則人疑其不全。故雖小而精,亦可為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字組成,第一個字為“片”,第二個字為“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總是片辭精當,讓人印象深刻。
2. 這篇文章用了很多片辭,表達了作者深刻的思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片辭”這個詞語的發音,將其與形象的片片字紙條聯系起來。想象自己用片片字紙條寫下了一句簡潔而有力的話,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修辭手法相關的成語,如“一語破的”、“一針見血”等,以豐富自己的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用好片辭,讓作文更有說服力。
2. 初中生:我喜歡讀那些用片辭寫的詩,簡單卻能表達深刻的情感。
3. 高中生:在演講比賽中,他用了很多片辭,讓觀眾深受感動。
4. 大學生:學習文學時,我們經常討論一些有意思的片辭,探討其背后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