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詞
基本解釋
猶訊問,訊鞫。 宋 胡宿 《除龐籍依前尚書戶部侍郎知鄆州仍改賜推誠保德翊戴功臣散官勛封食邑實封制》:“而乃親聯交構,私謁彰聞。逮有司之訊詞,合杜門而待罪。”
成語(Idiom):訊詞(xùn cí)
發音(Pronunciation):xùn c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訊問犯人或嫌疑犯的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訊詞是指審問犯人或嫌疑犯的話。它源自古代司法審判時的一種問話方式,用來獲取犯人的口供或證據。訊詞通常由審訊者提出,被審訊者必須如實回答。這個成語在現代漢語中多用于形容詢問、審問的過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訊詞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警察、律師或法官等法律從業人員對犯罪嫌疑人進行詢問、審訊的場景。也可以用來形容其他領域中的詢問或調查過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訊詞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刑法審訊制度。在古代,審訊者會使用各種方法來獲取犯人的口供和證據,其中之一就是通過提出訊詞來詢問犯人。這種方式在現代漢語中逐漸演變為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訊詞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訊”和“詞”。其中,“訊”表示審訊、詢問,“詞”表示話語、言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警察正在對嫌疑人進行訊詞,以獲取更多的線索。
2. 律師利用巧妙的訊詞,成功地揭露了證人的虛假陳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訊詞”與“審訊犯人”這個場景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一個警察正在嚴肅地詢問一個犯罪嫌疑人,這個場景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法律和刑事審訊相關的詞匯和成語,以加深對訊詞的理解。例如,“審訊”、“口供”、“證據”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老師在課堂上訊詞,問我們有沒有做過不文明的事情。
2. 初中生(14歲):警察正在訊詞,希望能夠找到犯罪嫌疑人的同伙。
3. 高中生(17歲):律師通過巧妙的訊詞揭示了證人的矛盾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