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頌古非今
發音(Pronunciation):sòng gǔ fēi j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稱贊古代的事物而不看重現在的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頌揚古代事物,認為古代的事物比現在的更好,不重視現實的進步和發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那些過分追溯歷史、不重視現實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襄公二十年》記載了一個故事:戰國時期,晉國的襄公和鄭國的靈公爭奪韓國的地盤,靈公前來勸降,襄公卻說:“靈公,你不了解,你們的祖先都是我的臣子。”靈公回答:“臣子之所以受封,是因為有功于國家,而不是因為受過誰的統治。”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不應該過分追溯歷史,而應該看重現實的發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頌古非今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頌古非今,對現在的社會充滿了不滿。
2. 這個人太頌古非今了,對現代科技一無所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頌古非今”中的“頌古”和“非今”來記憶,表示對過去的贊美和對現在的否定。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類似意思的成語,如“過時成見”、“顧影自憐”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媽媽總是頌古非今,說小時候的東西比現在好玩。
2. 初中生:老師總是頌古非今,覺得我們這一代的學生不如以前的聰明。
3. 高中生:有些人總是頌古非今,覺得現在的音樂不如以前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