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鑒
成語(Idiom):偏鑒(piān jiàn)
發音(Pronunciation):piān ji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過分看重自己的見解或觀點,不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和建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偏鑒是由“偏”和“鑒”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偏指偏袒、偏愛;鑒指鑒別、審查。偏鑒的含義是指人們過分偏愛自己的意見,不愿虛心聽取他人的建議或意見,缺乏客觀鑒別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偏鑒常常用于批評那些過分自信、不聽他人意見的人。在討論問題、辯論或決策時,如果一個人只顧自己的觀點,不愿聽取他人的意見,就可以用偏鑒來形容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偏鑒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二十四年》這篇文章中。故事中,魯國的國君想要征討鄰國,但大臣們多次勸阻,認為這樣做會帶來災難。然而,國君卻不聽取他們的建議,堅持自己的意見。最終,魯國果然遭受了失敗和困擾。從此,人們用偏鑒來形容那些只聽自己意見、不聽他人建議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偏鑒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偏鑒自己的意見,很少聽取別人的建議。
2. 作為一個領導者,你不能偏鑒自己的觀點,應該聽取團隊成員的意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偏鑒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只看自己的鏡子(鑒),不愿意聽取其他人的建議,這樣就形成了偏鑒的形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除了偏鑒,還有許多與偏見相關的成語,如偏聽、偏執、偏袒等。可以進一步學習這些成語,了解它們的含義和用法,以豐富自己的詞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不喜歡吃蔬菜,他總是偏鑒自己的口味。
2. 小學生:老師提醒我們要虛心聽取同學的意見,不要做偏鑒的人。
3. 初中生:我覺得這個計劃不太可行,但是我不想做個偏鑒的人,還是聽聽別人的想法吧。
4. 高中生:面對選擇大學專業的問題,我們應該多聽取家長和老師的建議,不要做偏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