祿糈
成語(Idiom):祿糈 (lù xū)
發音(Pronunciation):lù x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祿糈是一個古代的成語,形容官員貪污受賄,濫用職權的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祿糈由兩個詞組成,祿指官員的俸祿,糈指官員的糧食。祿糈原本是賜給官員的俸祿和糧食,但后來被用來形容官員貪污受賄,濫用職權的行為。祿糈的含義是指官員不僅收取俸祿,還貪污受賄,占有百姓的財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祿糈常用于諷刺和批評官員的貪污行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形容那些貪污受賄,濫用職權的人。祿糈也可以用來批評社會上的腐敗現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祿糈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齊太公世家》中,原文是:“太公曰:‘若殷之祿糈,無所用之,將焉用之?’”故事中,齊太公認為殷商王朝的官員貪污受賄,濫用職權,不顧百姓的疾苦,所以說出了“祿糈”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祿糈是一個對仗工整的四字成語,由兩個相互對仗的詞組成。祿和糈都是古代官員的俸祿和糧食。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官員貪污受賄,濫用職權,真是祿糈之徒。
2. 他以公職之便,收取了大量的祿糈。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祿糈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官員在享受著豐厚的俸祿和糧食,但卻貪污受賄,濫用職權,把百姓的東西都占為己有。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官員的俸祿制度,以及古代官員的職責和義務。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那個貪污的官員是祿糈之徒,應該受到嚴懲。
2. 初中生:這個官員收受了大量的祿糈,卻對百姓不聞不問。
3. 高中生:我們應該堅決反對祿糈現象,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4. 大學生:祿糈是社會腐敗的產物,我們應該努力構建廉潔的社會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