歔濡
成語(Idiom):歔濡(xū rú)
發音(Pronunciation):xū r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辭拘謹,不敢直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歔濡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歔”讀作xū,意思是呃嗯;“濡”讀作rú,意思是濕潤。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形容人的言辭拘謹,不敢直言。它常用來形容人因為某種原因而不敢坦率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或情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歔濡這個成語常常用于描述人們在面對權威或者重要場合時的言辭謹慎。比如,在與上級領導交流時,人們可能會因為擔心得罪對方而不敢直接表達自己的意見,這時可以用歔濡來形容他們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歔濡的故事并不多見,但根據一些文獻記載,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南朝宋人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中。在書中,有一則記載講述了當時的官員因為擔心得罪皇帝,而不敢直言的故事,其中就用到了歔濡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歔濡”由兩個漢字組成,形式為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會議上一直歔濡其辭,不敢直接提出自己的觀點。
2. 她對老板的提議只是歔濡了一下,沒有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成語“歔濡”的技巧可以通過聯想來實現。可以想象一個人在說話時,嘴唇濕潤(濡),但卻因為拘謹而發出呃嗯(歔)的聲音,從而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與歔濡相關的成語,比如“歃血為盟”、“言簡意賅”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老師提問時歔濡了一下,不敢回答問題。
2. 初中生:她在班級討論時歔濡了一下,不敢表達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3. 高中生:他在學生代表大會上歔濡了一下,沒有勇氣提出自己的建議。
4. 大學生:她在與教授交流時歔濡了一下,不敢直接質疑他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