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
基本解釋
◎ 萬物 wànwù
[universe;all things on earth] 宇宙間的一切事物
萬物生光輝。——《樂府詩集·長歌行》
善萬物之得時。——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反側于萬物。——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萬物莫不然。——[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英文翻譯
1.all things on earth; all
詳細解釋
(1).統指宇宙間的一切事物。《易·乾》:“大哉乾元,萬物資始。”《史記·呂不韋列傳》:“ 呂不韋 乃使其客人人著所聞,集論……二十餘萬言。以為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號曰《呂氏春秋》。” 唐 杜甫 《哀江頭》詩:“憶昔霓旌下 南苑 ,苑中萬物生顏色。” 明 王守仁 《<大學>問》:“大人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者也。” 艾青 《光的贊歌》三:“太陽啊,我們最大的光源,它從億萬萬里以外的高空,向我們居住的地方輸送熱量,使我們這里滋長了萬物,萬物都對它表示景仰。”
(2).猶眾人。《宋書·沉文秀傳》:“﹝ 文秀 ﹞説 慶之 曰:‘主上狂暴如此,土崩將至,而一門受其寵任,萬物皆謂與之同心。’”
成語(Idiom):萬物
發音(Pronunciation):wàn w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世間的一切事物,包括人、物、事、理等。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萬物是一個漢語成語,由兩個字組成。萬指數量眾多,多指普遍存在的事物;物指有形的實體。將兩個字組合在一起,表示世間所有的事物和物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萬物可以用來形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無論是具體的物體還是抽象的概念。可以用來表達事物的廣泛性、普遍性和包容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逍遙游》中有一句名言:“萬物皆備于我矣。”這句話意味著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已經在我心中了。后來,人們將“萬物”這個詞語作為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字組成,沒有其他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萬物都有它的價值,不要輕易忽視。
2. 在大自然面前,人類只是萬物中的一部分。
3. 這個展覽展示了萬物的美麗和多樣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萬物”想象成一個大箱子,里面裝滿了各種各樣的東西,象征著世界上的一切事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有關世界的知識,了解不同事物的特點和聯系,拓寬自己的視野。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我喜歡萬物,因為它們都很有趣。
2. 小學生:在大自然中,萬物相互依存,構成了一個生態系統。
3. 初中生:人類應該珍惜萬物,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
4. 高中生:哲學家認為,萬物皆有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5. 大學生:科學研究的目標是探索萬物的奧秘,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