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勖
基本解釋
謂既責備又勉勵。《新唐書·薛萬徹傳》:“ 萬徹 在軍中,任氣不能下人,或有上書言狀者,帝愛其功,直加讓勗而已,即為焚書。”
成語(Idiom):讓勖
發音(Pronunciation):ràng x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退讓和勸勉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讓勖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包含了“讓”和“勖”兩個字。其中,“讓”表示退讓、讓步,指一方主動放棄自己的權益或利益;“勖”表示勸勉、鼓勵,指一方激勵另一方努力奮進。因此,讓勖的基本含義是指在交往或爭論中,一方退讓讓步,同時激勵對方努力奮進。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讓勖這個成語常常用于描述人際關系中的互相退讓和鼓勵。比如,在工作中,兩個同事在意見不合時,可以使用讓勖來表示雙方都應該退讓一些,同時互相鼓勵,以達到和諧合作的目標。此外,讓勖也可以用于形容家庭關系、友情關系或國際關系中的互相理解、支持和鼓勵。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讓勖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卷六十九·孔子世家》中。據說,孔子曾經與弟子子貢進行一次爭論,孔子為了讓子貢明白自己的觀點,選擇了退讓和勸勉的方式,最終使子貢明白了道理。這個故事成為了讓勖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讓勖是由兩個單獨的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工作中,我們應該學會讓勖,互相退讓和鼓勵,以達到團隊的和諧合作。
2. 作為領導者,我們要善于運用讓勖的方式,以促進團隊成員之間的關系和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讓勖這個成語。可以想象兩個人在爭論時,一個人退讓了一步,同時鼓勵對方努力奮進,達到雙贏的結果。這樣的場景可以幫助記憶讓勖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與讓勖相關的成語,如“退讓三舍”、“讓步”等,以擴展詞匯量和理解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和同學之間有分歧,但是我們都學會了讓勖,互相理解對方。
2. 初中生:在團隊合作中,我們應該學會讓勖,共同努力,取得好成績。
3. 高中生:在面對挫折和困難時,我們要懂得讓勖,堅持努力,不輕易放棄。
4. 大學生:在人際關系中,我們應該學會讓勖,以建立良好的合作和友誼。
5. 成年人:工作中,我們要學會讓勖,退讓一些,同時鼓勵他人,以實現共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