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蜂
基本解釋
◎ 馬蜂 mǎfēng
[hornet] 大黃蜂,胡蜂科任何比較大的社會性黃蜂,是強有力善飛翔的昆蟲,具有有力的螫針,通常用浸軟的似紙漿般的木漿造巢,食取動物性或植物性食物
英文翻譯
1.hornet; wasp
詳細解釋
亦作“ 馬蠭 ”。胡蜂的通稱。《紅樓夢》第六七回:“這馬蜂最可惡的,一嘟嚕上,只咬破兩三個兒,那破的水滴到好的上頭,連這一嘟嚕都是要爛的。” 魏巍 《誰是最可愛的人·擠垮它》:“馬蜂不敢螫你,你就要搗馬蜂窩,馬蜂自然就要出來螫你。這樣就可以更多地打死馬蜂!”
成語(Idiom):馬蜂
發音(Pronunciation):mǎ f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人們爭吵或爭斗的場面非常激烈。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馬蜂”是由兩個詞組成的,分別是“馬”和“蜂”。在中國文化中,馬象征力量和戰爭,蜂象征著攻擊性和危險。馬蜂的攻擊很快且猛烈,因此成語“馬蜂”用來形容爭吵或爭斗的場面非常激烈,雙方都非常激動和激烈地爭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爭吵、爭斗、沖突等場合,表達局勢緊張、情緒激烈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馬蜂”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車攻》中的一首古詩:“蜂蠆有毒,馬蜂在野。”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馬蜂的攻擊性和危險性。后來,人們將“馬蜂”作為成語來使用,用來形容激烈的爭斗場面。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名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的爭吵像是一群馬蜂在爭奪一個蜜蜂窩。
2. 在會議上,兩個部門的代表像馬蜂一樣爭吵個不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成語“馬蜂”與激烈爭吵的場面聯系起來,想象馬蜂的攻擊速度和猛烈程度,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馬蜂”相關的成語,例如“蜂擁而至”、“蜂涌”等,可以進一步擴大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今天學校食堂里發生了一場馬蜂爭斗,同學們都嚇壞了。
2. 初中生(13-15歲):足球比賽中,兩隊球員發生了激烈的爭吵,現場頓時像馬蜂窩一樣混亂。
3. 高中生(16-18歲):班級里的兩個同學因為一點小事爭吵了起來,整個教室瞬間變成了馬蜂窩。
4. 大學生(19歲以上):辯論比賽中,兩位選手的辯論非常激烈,現場氣氛瞬間像馬蜂一樣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