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剝所
基本解釋
宋 代群牧司所屬官署名。掌割剝死亡的馬牛驢騾等。 宋 高承 《事物紀原·庫務職局·皮剝所》:“《宋朝會要》曰:‘皮剝所, 開寶 二年置。’”
成語(Idiom):皮剝所
發音(Pronunciation):pí bāo suǒ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殘酷的刑法,用刀剝去皮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皮剝所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用來描述一種殘酷的刑法。它指的是用刀剝去人的皮膚,使其痛苦不堪。這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一種殘忍的刑罰,用來懲罰罪犯或施加恐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皮剝所這個成語很少在現代漢語中使用,它主要出現在古代文學作品中,用來形容殘酷的刑罰或表達強烈的痛苦和恐懼。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皮剝所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刑法。在古代,皮剝所是一種殘忍的刑罰,用來懲罰重罪犯或示眾。這種刑罰的殘酷程度使得它成為了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用來形容殘忍和痛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皮剝所的結構是“形容詞 + 名詞”,其中形容詞“皮剝”表示殘酷和痛苦,名詞“所”表示地方或場所。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國家的刑法曾經非常殘酷,有一種刑罰叫做皮剝所。
2. 在古代中國,皮剝所是一種恐怖的刑罰,用來警示犯罪分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成語可以通過與生活經驗和情景相結合來幫助記憶。對于皮剝所這個成語,你可以想象一個人被剝去皮膚的恐怖場景,以此來幫助你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古代刑法感興趣,你可以進一步學習關于古代刑罰的知識,了解更多有關皮剝所的歷史和相關的文化背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不喜歡看恐怖電影,因為里面有很多皮剝所的場景,太可怕了!
2. 中學生(13-18歲):老師告訴我們古代的刑罰,其中包括皮剝所,讓我感到很震驚。
3.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在歷史課上,我們學習了皮剝所這個殘酷的刑罰,深感人類文明的進步和法治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