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法
基本解釋
(1).周代管理百姓的通法。《周禮·天官·大宰》:“以八灋治官府:一曰官屬,以舉邦治;二曰官職,以辨邦治;三曰官聯,以會官治;四曰官常,以聽官治;五曰官成,以經邦治;六曰官灋,以正邦治;七曰官刑,以糾邦治;八曰官計,以弊邦治。”《南史·宋武帝紀》:“九伐之道既敷,八法之化自理。”
(2). 明 初吏部考察官吏,不稱職的分老疾、疲軟、貪酷、不謹四項。 成化 時加才力不及一項。 清 代分貪、酷、疲軟無為、不謹慎、年老、有疾、浮躁、才力不足八種情況,而分別加以處置,稱八法。《清會典·吏部·考功清吏司》:“糾以八法:曰貪,曰酷,曰罷軟無為,曰不謹,曰年老,曰有疾,曰浮躁,曰才力不及。”參閱 清 章學誠 《丙辰札記》。 清 唐孫華 《壽王冰庵太守五十韻》:“九閽深詄蕩,八法長奸欺。”
(3).漢字筆畫有側(點)、勒(橫)、努(直)、趯(鉤)、策(斜畫向上)、掠(撇)、啄(右邊短撇)、磔(捺),謂之八法。多以指書法。 南朝 宋 鮑照 《飛白書勢銘》:“超工八法,盡奇六文。” 唐 沉傳師 《次潭州酬唐侍御姚員外題示》詩:“鏘金七言凌 老杜 ,入木八法蟠高軒。” 清 馮桂芬 《顧南林年丈七十壽序》:“工詩文,精八法,尤長徑尺外大字。”
英文翻譯
1.{中醫} eight treating observances; eight therapeutic methods
成語(Idiom):八法(bā fǎ)
發音(Pronunciation):bā fǎ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八種方法或手段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八法是指八種方法或手段,用于解決問題或達成目標。這八種方法分別是:直、曲、歪、正、悔、賠、求、欺。每一種方法都有其獨特的特點和用途。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八法可以用于各種情況和場景中,尤其適用于謀劃計策、解決矛盾、處理關系等方面。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解決問題和達成目標。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八法最早出現在《左傳》中,該書是中國古代歷史文獻之一,記載了春秋時期的歷史事件。八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智者對人際關系和處世之道的思考和總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八法是由“八”和“法”兩個字組成的。其中,“八”表示數量,表示有八種方法;“法”表示方法或手段。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解決問題時總是能夠巧妙地運用八法。
2. 在處理人際關系時,我們應該學會靈活運用八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八法與具體的場景或故事聯系起來記憶。例如,可以想象一個智者在不同的情況下運用八種方法解決問題,或者將每個方法與一個具體的例子聯系起來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八法的具體應用和相關故事,可以閱讀相關的歷史文獻或書籍。此外,還可以通過實際的實踐和經驗積累來提高對八法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我學會了八法,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了。
2. 初中生:老師教我們八法,讓我們學會更好地處理人際關系。
3. 高中生:八法是成功的關鍵,我要努力學習并靈活運用它們。
4. 大學生:在職場中,掌握八法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解決各種問題。
5. 成年人: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八法都是我們應該掌握的重要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