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患得患失(huàn dé huàn shī)
發音(Pronunciation):huàn dé huàn sh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過分憂慮,害怕失去已經得到的東西。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患得患失指的是一個人對已經得到的東西或已經發生的事情過分憂慮,害怕失去。這種心態常常導致人們無法享受現有的幸福,而過度焦慮和擔心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患得患失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對于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或已經發生的事情過分憂慮,害怕失去。例如,當一個人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績后,卻過分擔心自己會失去這些成績,無法放松心情享受成功的喜悅時,可以用患得患失來形容他的心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患得患失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十五年》中。故事中,齊國的宣公問魯國的季孫:“夫子貴有臧否乎?”季孫回答說:“臣聞之,善人不多,有一善者則貴之,有一不善者則賤之,如此則民得安矣。”宣公問:“然則何以為人?”季孫回答:“患得患失者,其慶亦樂,其憂亦樂。”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如果過分憂慮和擔心失去已經得到的東西,無法享受現有的幸福,那么即使得到了也無法真正快樂。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患得患失是一個四字成語,由“患得”和“患失”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患得患失,無法享受自己取得的成績。
2. 別再患得患失了,相信自己,你能夠做到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患得患失理解為“得”和“失”的反復循環,意味著一個人在得到東西后又擔心失去,然后又得到,再擔心失去,如此循環不已。可以通過將“患得患失”與自己或他人的經歷聯系起來,形成印象,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患得患失是一個常用的成語,可以用于各種語境中。學習者可以通過閱讀更多相關的文章和故事,了解更多關于患得患失的例子和用法,加深對這個成語的理解和記憶。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得到了一只漂亮的玩具,但我又擔心它會丟失,真是患得患失啊!
初中生:我考了一百分,可我又擔心下次考不好,真是患得患失。
高中生:我被大學錄取了,但我又擔心自己適應不了新的環境,真是患得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