訐發
基本解釋
告訐舉發。《明史·舒化傳》:“帝慮羣下欺罔,間有訐發,輙遣官逮捕?!?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嬰寧》:“鄰人訟生,訐發 嬰寧 妖異?!?任乃強 《張瀾先生軼事(一)》:“先生亦聯合縣紳訐發歷年縣府陋規,及 鄧隆 的父親同住署內,潛出招搖納賄各事?!?/p>
近義詞
成語(Idiom):訐發(jié f?。?/p>
發音(Pronunciation):jié fā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揭發、揭露別人的隱私或錯誤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訐發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訐”指揭發,揭露,而“發”表示動作的進行。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揭發、揭露別人的隱私或錯誤行為。它強調了揭發行為的積極性和公正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訐發一詞常用于形容揭發他人的不法行為或隱藏的秘密。它可以用于描述揭發腐敗行為的舉報,揭露欺騙行為的報道,以及揭示某人的不端行為等。這個成語常常用于新聞報道、社會評論和法律文書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訐發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故事。相傳,在春秋時期,魯國有一個名叫訐伯的人,他是一個忠誠正直的官員。有一次,他發現了國君的隱私,即君王有意隱瞞的秘密。訐伯為了維護國家的利益和公正,毫不猶豫地將這個秘密揭發了出來。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訐發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訐發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訐”是動詞,表示揭發,而“發”是動作的進行。這個成語的結構簡單明了,易于理解和運用。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勇敢地訐發了公司內部的腐敗行為。
2. 這篇報道訐發了政府官員的貪污行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要記憶和理解訐發這個成語,可以將“訐”字與“揭”字聯系起來,表示揭發。而“發”字可以與“動作進行”聯系起來,表示行動的進行。這樣的記憶方式可以幫助你快速記憶和理解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訐發這個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官員制度和春秋時期的歷史背景。這樣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這個成語的起源和含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訐發了同學作弊的行為,保護了公平競爭的環境。
2. 初中生:老師訐發了班級里的紀律問題,希望同學們能改正錯誤。
3. 高中生:他在社交媒體上訐發了某公司的欺詐行為,引起了公眾的關注。
4. 大學生:她訐發了政府官員的貪污丑聞,成為了社會公正的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