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善
獨善(dú shàn)
發音(Pronunciation):dú sh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獨自善良、獨立行善,不依賴他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獨善是指一個人獨自行善,不依賴他人或他人的幫助。它強調了個人的獨立性和自主性,表達了一個人自己主動做好事情的意愿和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做善事時不依賴他人,自己主動行動,無私奉獻的精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獨善一詞最早出現在《論語·公冶長》中。公冶長是孔子的學生之一,他問孔子:“君子獨善其身,不善于人者,有能也,而不如乎?”孔子回答說:“何必獨善其身?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這個故事強調了個人獨立行善的重要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獨善是一個形容詞,由“獨”和“善”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堅持獨善,從不求助于他人。
2. 她獨善其身,默默為社區做著善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獨善”這個成語與“獨立”和“善良”這兩個詞聯系起來。獨立意味著自主行動,善良表示做好事情的意愿。通過將這兩個詞聯系起來,可以更容易記住獨善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獨善相關的成語,例如“獨善其身”、“獨善其道”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一個獨善的孩子,總是樂于助人。
2. 初中生:她一直堅持獨善,從不追求別人的贊揚。
3. 高中生: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們應該學會獨善,獨立地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