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沒
成語(Idiom):糜沒(mí mò)
發音(Pronunciation):mí m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消失無蹤,徹底消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糜沒是由“糜”和“沒”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糜指破碎、消失,沒指消失、失去。糜沒表示人或事物徹底消失,再也找不到或尋覓不到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糜沒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人或物體突然消失,無影無蹤。可以用于描述人們在某個地方消失,或者某個物體在某個時間段內失去蹤跡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糜沒這個成語最早出自《莊子·逍遙游》:“蓬蒿之果,糜糜其亡。”意思是蓬草之果,已經消失無蹤了。后來成語“糜沒”就衍生出來,用來比喻人或物體消失無蹤。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糜沒由兩個漢字組成,糜和沒。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昨天突然糜沒了,沒人知道他去哪里了。
2. 這個寶貝一不小心就糜沒了,找了好久也找不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糜沒的過程就像是一塊玻璃破碎后消失無蹤一樣,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無影無蹤”、“無蹤無影”等,來擴展對于消失無蹤的描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貓突然糜沒了,我們找了好久也找不到它。
2. 小學生:昨天學校門口的小攤突然糜沒了,我很想買東西卻找不到了。
3. 初中生:我們班上的學霸突然糜沒了,沒有人知道他去哪里了。
4. 高中生:那個逃課的同學突然糜沒了,老師找了好久也找不到他。
5. 大學生:我昨天的筆記突然糜沒了,我找了一整天也找不到。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糜沒”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