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曲
基本解釋
(1).古代琴曲名。相傳為 漢 蔡邕 所作。《文選·稽康<琴賦>》:“下逮謡俗, 蔡氏 五曲。” 李善 注:“俗傳 蔡氏 五曲,《游春》、《淥水》、《坐愁》、《秋思》、《幽居》也。”亦稱“ 五弄 ”。《樂府詩集·琴曲歌辭二·蔡氏五弄題解》:“《琴歷》曰:‘琴曲有《蔡氏五弄》。’《琴集》曰:‘五弄,《游春》《淥水》《幽居》《坐愁》《秋思》,并宮調, 蔡邕 所作也。’”
(2).古代的五種琴曲。《樂府詩集·琴曲歌辭·題解》:“古琴曲有五曲、九引、十二操。五曲:一曰《鹿鳴》,二曰《伐檀》,三曰《騶虞》,四曰《鵲巢》,五曰《白駒》。”
成語(Idiom):五曲
發音(Pronunciation):wǔ q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言談或文章曲折多變,不直截了當。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五曲是由“五”和“曲”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五”表示數量,意味著多次;“曲”表示彎曲、變化。整個成語的意思是言談或文章經過多次彎曲變化,不直截了當。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五曲一詞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談方式或文章的寫作風格。它可以用來指責某人說話拐彎抹角、不直接表達意思,也可以用來批評文章內容曲折、不易理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五曲的故事并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根據一些文獻記載推測,五曲可能與中國古代文人的寫作風格有關。古代文人常常喜歡運用比喻、修辭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使文章更加優美、富有表達力。而五曲則是對這種寫作風格的一種形象化的描述。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五曲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說話總是五曲五曲的,讓人聽不明白他到底想說什么。
2. 這篇文章寫得太五曲了,我讀了好幾遍還是不太理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五曲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一條彎曲的道路上走來走去,走了好幾個彎才到達目的地。這個形象可以幫助記憶五曲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和了解其他形容言談或文章風格的成語,如直言不諱、曲徑通幽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妹妹說話總是五曲五曲的,我聽不明白她到底想說什么。
2. 初中生:老師講課的時候總是五曲五曲的,我們有時候聽不太懂。
3. 高中生:這篇文章寫得太五曲了,我讀了好幾遍還是不太理解。
4. 大學生:在辯論比賽中,對手的論點總是五曲五曲的,我們需要仔細分析才能找到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