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蟲
成語(Idiom):病原蟲(bìng yuán chóng)
發音(Pronunciation):bìng yuán chó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引發疾病的根本原因或禍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病原蟲是由“病原”和“蟲”兩個詞組成的成語。病原意為引起疾病的因素,蟲則是指害蟲或禍害的象征。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引發疾病的根本原因或禍害,比喻造成嚴重后果的罪魁禍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引發一系列問題或麻煩的根本原因,也可用于形容具有破壞性的人或事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病原蟲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晉書·王弗傳》,原文為:“弗,病原蟲也。”這個故事講述了晉朝時期,王弗因為貪污腐敗,導致國家經濟衰退,人民生活困苦,被人們稱為“病原蟲”。后來,這個成語就用來形容引發問題的根本原因。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名詞“病原蟲”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腐敗官員是社會的病原蟲,必須嚴懲不貸。
2. 貧困是農村發展的病原蟲,必須采取措施扶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記憶這個成語:
1. 將成語分解為兩個部分,病原和蟲,分別記憶它們的意義。
2. 可以聯想病原蟲的形象,想象它們像害蟲一樣禍害人們的生活。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病原蟲相關的知識,如病原學、傳染病等相關內容。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病原蟲會讓人生病,我們要勤洗手,遠離病原蟲。
初中生:腐敗官員是社會的病原蟲,我們要共同努力,清除病原蟲。
高中生:貧困是農村發展的病原蟲,我們要加大扶貧力度,消除病原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