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倨
成語(Idiom):箕倨
發音(Pronunciation):jī j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傲慢自大,目中無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箕倨是由箕和倨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箕是古代用來揚谷物的工具,倨表示傲慢自大?;频囊馑际窍窕粯影谅源?,目中無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箕倨常用來形容人的傲慢自大,不把別人放在眼里的態度。可以用來批評那些自負心理過強的人,也可以用來警示自己不要過于自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箕倨的故事起源于《左傳·襄公十五年》。故事中,楚國有位叫箕子的人,他因為自己才華出眾,傲慢自大,不把別人放在眼里。后來,箕子被楚襄王任命為相國,但他卻不尊重襄王,反而對襄王嘲笑諷刺。最終,箕子因為傲慢自大而失去了襄王的信任和地位。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傲慢自大會導致人失去機會和信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箕倨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別人總是箕倨一副樣子,沒有人喜歡他。
2. 別太箕倨了,你也不是無所不能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箕倨想象成一個人手持箕的姿勢,高高在上,目中無人的樣子。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箕倨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與箕倨相關的成語,如箕風、箕水、倨傲等。同時,可以學習與傲慢自大相反的成語,如虛懷若谷、謙虛謹慎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不喜歡和我們一起玩,總是箕倨地站在一旁。
2. 初中生:他在比賽中表現得很箕倨,結果卻輸給了其他隊伍。
3. 高中生:他考上了名牌大學后變得更加箕倨,對同學們都不太友好。
4. 大學生:他雖然成績優秀,但他不會因此變得箕倨,而是很謙虛地幫助其他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