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州
基本解釋
古州名。相傳 禹 治洪水,劃分域內為九州。據《周禮》、《漢書·地理志上》記載, 并州 為九州之一。其地約當今 河北 保定 和 山西 太原 、 大同 一帶地區。《周禮·夏官·職方氏》:“乃辨九州之國……正北曰 并州 ,其山鎮曰 恒山 。”
成語(Idiom):并州
發音(Pronunciation):bìng zhō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同一地域內兩個或多個權力機構并存,形成分裂局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并州成語源自中國古代的地名“并州”,是指同一地域內兩個或多個權力機構并存,形成分裂局面。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一個地方或組織內部權力的分散,各方勢力并立,導致管理困難,無法形成統一規劃和決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并州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政治、組織、團隊等方面的分裂和內部權力斗爭。比如可以用在描述一個公司部門之間權力爭斗激烈,無法合作的情況下,可以說“公司內部已經是個并州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并州是中國古代的一個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在北魏時期,北方分為東魏和西魏兩個政權,其中東魏的都城就設在并州。后來,東魏和西魏分裂成了北齊和北周,而并州成為了兩個政權的交界地。因此,“并州”一詞逐漸被用來比喻權力分裂的局面。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第一個字“并”表示合并、統一,第二個字“州”表示地名,合起來表示權力分裂的局面。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公司內部各個部門權力爭斗激烈,已經是個并州了。
2. 政府內部的派系斗爭導致了并州,無法形成統一的政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并州”與權力分裂的局面聯系起來,想象一個地方或組織內部各個勢力爭斗不休,形成分裂的局面。可以用圖像或故事等方法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歷史上的并州地區,以及其他與權力分裂相關的成語,如“四分五裂”、“水火不容”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們班級的同學們經常意見不合,就像一個并州,很難一起做決定。
2. 初中生(13-15歲):學校的學生會內部派系斗爭激烈,已經形成了一個并州的局面。
3. 高中生(16-18歲):政府內部權力斗爭導致了并州,無法形成有效的決策和政策。
4. 大學生(19-22歲):公司內部各個部門之間的權力爭斗激烈,整個組織已經是個并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