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自慚形穢
發音(Pronunciation):zì cán xíng hu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自己感到羞愧,覺得自己不如別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自慚形穢是指自己感到非常羞愧,覺得自己的形象和品行不如別人,自愧不如。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自慚形穢常用于形容自己在某方面的不足或失誤,感到非常羞愧和慚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自慚形穢的故事起源于《孟子·告子上》。孟子曾經說過:“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他的意思是說,每天要反省自己是否為人忠誠、與朋友誠信、學習是否刻苦。如果發現自己在這些方面不如別人,就會感到自慚形穢。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自慚形穢的結構是由四個漢字組成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看到別人的成績都很好,心里自慚形穢。
2. 雖然在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他總是自慚形穢,覺得自己還有很多不足之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自己在一個重要場合出現了嚴重的失誤,感到非常羞愧和慚愧,這樣就能夠記住自慚形穢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自慚形穢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自愧弗如”、“自慚形踐”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班上考試得了最低分,感到自慚形穢。
2. 初中生:我在籃球比賽中被對手輕松晃倒,真是自慚形穢。
3. 高中生:我和同學一起參加辯論比賽,但發言時卻完全忘詞了,感到自慚形穢。
4. 大學生:面試時,我被面試官問到一個我完全不懂的問題,感到自慚形穢。
5. 成年人:在工作中犯了一個低級錯誤,讓領導和同事失望,真是自慚形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