惶愕
成語(Idiom):惶愕(huáng è)
發音(Pronunciation):huáng 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驚慌失措,恐懼不安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惶愕指因突發事件或意外情況而感到驚慌失措,恐懼不安的心情。形容人在遭遇突發狀況時的驚恐和無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突發事件或意外情況下人們的驚慌失措。可用于描寫個人或群體在面臨困難、危險或意外情況時的心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記載了一個有關“惶愕”的故事。漢朝末年,項羽在巨鹿之戰中戰敗,被劉邦追擊。當時,項羽的將士們惶恐不安,不知如何是好。項羽見狀,決定以自己的行動來鼓舞士氣。他摔斷了自己的劍,并大聲說:“即使劍斷,我也要與諸位共死!”士兵們看到項羽的決心和犧牲精神,紛紛振奮起來,重新投入戰斗。從此,“惶愕”這個成語就源于此事,形容人們在面臨困境時的驚慌失措。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惶愕是一個形容詞,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地震發生時,人們惶愕不安,不知所措。
2. 突然遭遇火災,大家都驚慌失措,惶愕不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惶恐”相對比來記憶“惶愕”。惶恐和愕然都是形容人們驚慌失措的情緒,只是表達方式稍有不同。惶恐強調的是內心的恐懼和不安,而愕然則強調的是突如其來的驚訝和震驚。通過對比記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惶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惶愕”相關的成語,如“驚惶失措”、“恐懼萬分”等。同時,也可以學習其他表達驚慌失措情緒的成語,如“驚慌失色”、“手足無措”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遇到考試時,我感到惶愕和緊張。
2. 初中生:當地震發生時,同學們都惶愕不安,不知道該怎么辦。
3. 高中生:面對突如其來的交通事故,我感到惶愕和無助,不知道該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