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丘
基本解釋
亦作“ 一邱 ”。1.一座小山。《漢書·敘傳上》:“棲遲於一丘,則天下不易其樂。” 唐 李白 《金門答蘇秀才》詩:“未果三山期,遙欣一丘樂。” 宋 黃庭堅 《復庵》詩:“歸來一丘中,萬事不改舊。” 清 顧炎武 《偶來》詩:“偶來湖上已三秋,便可棲遲老一邱。”
(2).一座墳墓。 宋 范成大 《次韻樂先生吳中見寄》之七:“幾多螻蟻與王侯,往古今來共一丘。” 清 趙翼 《仙掌路》詩:“一邱兩地各爭高,只為填詞絶世豪。 漢 上有墳人弔 柳 , 漳 南多塚客疑 曹 。” 劉去非 《秋日登高》詩:“珠沉朱水愁千縷,血染黃花鬼一丘。”
(3).指田一區。丘,丈量土地面積的單位。《古今小說·木綿庵鄭虎臣報冤》:“三分天下二分亡,猶把山河寸寸量。縱使一丘添一畝,也應不似舊封疆。”按, 唐 顏師古 《匡謬正俗·禹宇丘區》:“丘之與區,今讀則異,然尋按古語,其聲亦同……今 江 淮 田野之人猶謂區為丘,亦古之遺音也。”
成語(Idiom):一丘
發音(Pronunciation):yī qi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數量很少、質量很低的東西。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一丘是由“一”和“丘”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一”表示數量很少,而“丘”表示小山。這個成語比喻數量很少、質量很低的東西,也可以形容程度很淺、不值一提的事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丘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事物的數量很少或者質量很低,可以用于各種場景,如工作、學習、生活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一丘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不太明確,但據說與古代的農耕社會有關。在古代農村,人們會用丘來堆積土地,用來種植莊稼。如果一個人只能堆起一小丘土地,那么他所能種植的莊稼就會很少,質量也不會太高。因此,一丘就成為了表示數量很少、質量很低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一丘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項目的成果真是一丘之貉,一點價值都沒有。
2. 這本書的內容太淺顯了,簡直就是一丘之貉。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一丘這個成語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幫助記憶。可以想象一個很小的土丘上只有一顆小樹,表示數量很少、質量很低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想進一步學習成語,可以了解其他與數量、質量相關的成語,如一窮二白、一毛不拔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作業只有一丘,沒有多少。
2. 初中生:這個游戲的難度太低了,根本不具備挑戰性,簡直就是一丘之貉。
3. 高中生:這篇文章的觀點淺顯,沒有深入分析,完全是一丘之貉。
4. 大學生:這個項目的研究成果很少,對行業發展沒有多大貢獻,可以說是一丘之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