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逋慢之罪(bū màn zhī zuì)
發音(Pronunciation):bū màn zhī z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對待工作或任務敷衍了事、懈怠不努力的態度所犯的過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逋指逃避,慢指敷衍,罪指過錯。逋慢之罪形容人對待工作或任務不認真負責,敷衍了事,懈怠不努力,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逋慢之罪常用于批評、警示他人對待工作或學習的態度不端正,提醒他們要嚴肅認真對待每一項任務,不敷衍了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逋慢之罪的故事起源于《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相如是漢代的一位著名文學家和政治家,他在朝廷擔任要職時,因為對待工作敷衍了事,被人揭發。相如深感慚愧和懊悔,于是寫下了《逋慢之罪》一文,表達了自己的懺悔之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逋慢之罪是由三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潔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逋慢之罪被上司批評了一頓。
2. 這個學生總是逋慢之罪,從不認真完成作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逃避工作的責任,敷衍了事,最終犯下了過錯,形成了逋慢之罪。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逋慢之罪相關的成語或詞語,如“敷衍了事”、“懈怠不努力”等,以擴展對工作態度和責任感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因為逋慢之罪,被老師批評了。
2. 初中生:他因為逋慢之罪,被班主任罰站。
3. 高中生:他因為逋慢之罪,錯過了重要的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