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铓
基本解釋
見“ 石芒 ”。
成語(Idiom):石铓(shí zhēng)
發(fā)音(Pronunciation):shí zh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膽大心細,勇敢而小心謹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石铓是古代一種用石頭打磨而成的砧板,用于砸打金屬制品。成語“石铓”比喻人的性格,形容人膽大心細,勇敢而小心謹慎,既敢于冒險,又能謹慎行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勇敢而小心謹慎的行為或態(tài)度。可以用來贊美那些在冒險的時候保持冷靜和謹慎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石铓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二十五年》中,描述了一個叫石铓的人。據傳,石铓是個出身卑微的人,卻勇敢而機智,被用來形容人的膽大心細。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石”和“铓”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困境中表現得非常石铓,既勇敢又謹慎。
2. 做事要像石铓一樣,既有決斷力,又有謹慎態(tài)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石铓”與勇敢和小心謹慎這兩個詞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一個膽大心細的人在用石铓砸打金屬制品,以此來聯想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描述人性格的成語,如“剛毅果斷”、“心如鐵石”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一個石铓的人,不怕困難,又很細心。
2. 初中生:她在考試前做了很多準備工作,真是石铓一樣的態(tài)度。
3. 高中生:在面對困難時,他展現出了石铓的勇敢和冷靜。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