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
基本解釋
[釋義]
(1) (名)功勞和恩德。歌頌人民英雄的功德。(作賓語)
(2) (名)佛教用語;指行善和誦經念佛等事。做功德。(作賓語)
[構成]
并列式:功+德
近義詞
英文翻譯
1.(功勞和恩德) merits and virtues
詳細解釋
◎ 功德 gōngdé
(1) [charitable and pious deeds;good deeds and merits]
(2) 功業與德行
功德無量
武父子亡( wú)
(3) 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位列將,爵通侯。——《漢書·蘇武傳》
(4) 多泛指念佛、誦經、布施等佛事
許下一場九晝夜的功德
(1).功業與德行。《禮記·王制》:“有功德於民者,加地進律。” 元 張憲 《咸淳師相》詩:“諛言佞語頌功德,邊事軍聲聽寂寥。” 趙樸初 《金縷曲·周總理逝世周年感賦》:“雪侮霜欺香益烈,功德長留天地,卻身與云飛無際。”
(2).佛教語。《大乘義章·十功德義三門分別》:“功謂功能,能破生死,能得涅槃,能度眾生,名之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故云功德。”
(3).多泛指念佛、誦經、布施等事。《南史·循吏傳·虞愿》:“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賣兒貼婦錢,佛若有知,當悲哭哀愍。罪高佛圖,有何功德!”《水滸傳》第六十回:“寨內揚起長旛,請附近寺院僧眾上山做功德,追薦 晁天王 。”《紅樓夢》第八八回:“老太太因明年八十一歲,是個‘暗九’,許下一場九晝夜的功德。”
(4).指做好事、有益的事。 明 何景明 《與李空同論詩書》:“ 空同子 功德我者厚矣!” 明 胡應麟 《詩藪外編·六朝》:“功德詞林,故自匪淺。”
功德(gōng dé)
發音:gōng dé
基本含義:指善行、善事所積累的功德。
詳細解釋:功德是指通過善行、善事所積累的道德、善良的品德和福報。它強調了人們應該積極做好事、做善事,以積累善行和福報。功德的積累會給人帶來內心的滿足和快樂,也會為個人帶來好運和福報。同時,功德也是一種對社會有益的行為,可以促進社會的和諧與進步。
使用場景:功德這個詞語常常用于講述一個人積累了很多善行、善事,或者用于形容一個人具有高尚的品德和道德。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功德來鼓勵他人多做善事,也可以用來表達對他人善行的贊美和感激之情。
故事起源:功德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莊子·天運》一篇中,其中描述了一個人通過積累善行和功德,最終得到了好運和福報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善事、積累功德是一種積極向上的行為,對個人和社會都有積極的影響。
成語結構:功德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
1. 他多年來一直積累功德,所以一直都很幸運。
2. 這位慈善家為社會做了很多好事,真是積累了不少功德。
記憶技巧:可以通過將“功德”與“善事、善行”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同時,可以通過多聽、多讀相關的故事和例句,加深對功德的理解和記憶。
延伸學習:可以進一步學習有關功德的相關成語,如“積善之家”、“積德累功”等,以加深對功德的理解和應用。此外,還可以學習有關善行和道德的相關知識,以提升自己的品德和道德修養。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幫助了同學撿起了掉在地上的書,這是一件功德。
2. 初中生:我們要多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多做善事,為社會積累更多的功德。
3. 高中生:做善事不僅可以積累功德,還可以提升個人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水平。
4. 大學生:積累功德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通過做善事,我們可以為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