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
基本解釋
(1).隨從;仆從。《墨子·備城門》:“從人非亓故人。” 孫詒讓 間詁:“言非其故所屬吏卒。” 唐 杜甫 《贈太子太師汝陽郡王琎》詩:“從人雖獲多,天笑不為新。”《水滸傳》第五二回:“ 李逵 在外面聽得堂里哭泣,自己磨拳擦掌價氣,問從人都不肯説。”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五·顧東橋》:“ 東橋 顧從人,賞銀五錢遣之。”
(2).指投靠他人。《漢書·韓信傳》:“ 韓信 , 淮陰 人也。家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為商賈,常從人寄食。”
(3).指嫁人。 唐 吳兢 《樂府古題要解·定情篇》:“右 漢 繁欽 所作也,言婦人不能以禮從人,而自相悅媚。”
主張合縱的人。《史記·張儀列傳》:“夫從人飾辯虛辭,高主之節(jié),言其利不言其害,卒有 秦 禍,無及為已。”《文選·班固<答賓戲>》:“從人合之,衡人散之,亡命漂説,羈旅騁辭。” 李善 注引 韋昭 曰:“從人合之,助六國者;衡人散之,佐 秦 者也。”
成語(Idiom):從人
發(fā)音(Pronunciation):cóng ré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遵循眾人的意見或行動,沒有獨立思考和主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從人指的是一個人只會盲目地跟隨他人的意見或行動,缺乏獨立思考和主見。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那些沒有自己的主張,完全依賴他人決策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形容那些在團隊合作中缺乏創(chuàng)造性和獨立思考能力的人,也可以用來勸告他人要有自己的主見和獨立思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從人的故事起源并沒有特定的記載,但這個成語的意義與中國古代的忠誠和服從觀念有關。在古代,人們普遍認為順從和服從是一種美德,而獨立思考和主見則被看作是不合適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從人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從”表示跟隨,依附;“人”表示人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從人,從來沒有自己的主見。
2. 在團隊中,我們需要有獨立思考的人,而不是從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從人”的發(fā)音與“從前”相似,從前表示過去的時間,而從人則表示過去的思維模式,都是與過去相關的。你可以想象一個人被困在過去的思維中,無法獨立思考和前進。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想進一步學習成語,可以了解其他與思考、主見和獨立性相關的成語,比如“獨立思考”、“見地”和“獨斷獨行”。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想當一個從人,我要有自己的主見。
2. 初中生:作為領導者,我們應該鼓勵團隊成員獨立思考,而不是成為從人。
3. 高中生:他在班上總是從人,從來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
4. 大學生:在大學里,我們要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要成為從人。
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們需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能一味地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