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鲗
基本解釋
鯽魚的一種。 唐 柳宗元 《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記》:“有洄在石澗,因伏無所見,多緑青之魚,多石鯽。”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鱗三·鯽魚》﹝附錄﹞引 蘇頌 曰:“ 黔中 一種重唇石鯽魚,味美,亦鯽之類也。”
成語(Idiom):石鲗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l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品行高尚,心地純潔,不受外界誘惑。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石鲗原指一種魚類,因其肉質純潔無雜質,有時也用來比喻人的品行高尚,心地純潔,不受外界誘惑。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人的品德高尚,不受世俗的誘惑所動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表揚一個人的品行高尚,心地純潔,不受外界誘惑的情況。例如,在描述一個人為了正義而堅守原則時,可以使用這個成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平津侯列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漢朝時期,平津侯韓信為了保護自己的領地,派人去買魚。當時魚販子給他帶來了一條石鲗,韓信問魚販子為什么會帶這么一條魚。魚販子回答說,這條魚是最好的魚,肉質純潔無雜質。韓信聽后大喜,因為他覺得這條魚可以用來比喻他自己的品行高尚,心地純潔,不受外界誘惑。于是,他將這個成語用來形容自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石鲗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品行高尚,真可謂石鲗之士。
2. 她一直堅守自己的原則,真是一位石鲗之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石鲗這個詞語與純潔、高尚等詞語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一條魚游在清澈的水中,代表著純潔的品行和高尚的品德。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形容人品行高尚、心地純潔的成語,如“玉潔冰清”、“高風亮節”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行為舉止非常好,就像一條石鲗一樣純潔。
2. 初中生:她的品行高尚,是我們班的石鲗之士。
3. 高中生:他一直堅守自己的原則,是一位真正的石鲗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