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尚
基本解釋
◎ 習尚 xíshàng
[common practice custom] 習俗
近義詞
英文翻譯
1.common practice; custom
詳細解釋
(1).猶風尚。 宋 曾鞏 《送江任序》:“至則宮廬、器械、被服、飲食之具,土風、氣候之宜,與夫人民謡俗、語言、習尚之務,其變難遵而其情難得也。” 清 顧炎武 《日知錄·騎》:“ 古公 之國,鄰于 戎 翟 ,其習尚有相同者。”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死魂靈百圖>小引》:“這是那時 俄國 文藝家的習尚:總喜歡帶點教訓的。”
(2).猶崇尚。 宋 司馬光 《論風俗札子》:“竊見近歲公卿大夫,好為高奇之論,喜誦 老莊 之言,流及科場亦相習尚。”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上》:“道家習尚玄虛,蔑棄禮教。”
成語(Idiom):習尚(xí shàng)
發音(Pronunciation):xí sh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在行為、言談、穿著等方面追求時尚、習慣的風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習尚是由“習”和“尚”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習指習慣、風俗,尚指追求、崇尚。這個成語指的是人們在行為、言談、穿著等方面追求時尚、習慣的風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習尚常用于描述人們追求時尚、崇尚新潮事物的行為。可以用來表達個人對時尚的追求,也可以用來批評盲目追求時尚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習尚的故事起源于《左傳·襄公十三年》。當時,齊國國君襄公追求時尚,嘗試引進了一種新的服飾風格。然而,這種風尚并沒有得到齊國百姓的認同,反而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從而形成了“習尚”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習和尚。習在前,尚在后。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追求時尚,總是穿著最新款的衣服,真是個習尚之人。
2. 這種行為違背了傳統習尚,引起了社會的不滿。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習尚與追求時尚的意義聯系起來,形成記憶聯想。例如,可以想象一個人在追求時尚的過程中,習慣了尚新潮的風尚。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時尚相關的成語,如“時興”、“潮流”等,以擴大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習尚的衣服,每次都會買最新款的。
2. 初中生:作為年輕人,我們應該有自己的習尚,但也要注意不盲目追求時尚。
3. 高中生:習尚是一種文化現象,反映了社會的進步與變化。
4. 大學生:在追求習尚的同時,我們也要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不被時尚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