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蹺
成語(Idiom):高蹺
發音(Pronunciation):gāo jiā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言行過分或超出一般情況,過火、夸張。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高蹺是一種傳統的中國雜技表演工具,人們穿著特制的高蹺在上面行走。高蹺的高度遠遠超過了正常步行的高度,因此比喻某人的言行超過了一般情況,過于夸張。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言行過分、過火,或者對某事過于夸張的描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高蹺起源于中國古代的民間藝術,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雜技表演。這種表演方式在中國古代的慶祝活動和娛樂場合中非常受歡迎。因為高蹺的高度和表演者的技巧要求較高,所以成為了一種非常引人注目的表演形式。隨著時間的推移,高蹺逐漸被引申為成語,用來形容某人的言行過火或夸張。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夸張言行就像是在高蹺上走路一樣,總是引人注目。
2. 這個廣告太高蹺了,完全沒有實際可行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高蹺的形象與言行過火、夸張的行為聯系起來,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中國古代的雜技表演,如高蹺、雜技等,可以更好地理解高蹺這個成語的含義和背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笑話總是講得太高蹺了,我們都笑得前仰后合。
2. 初中生:這個電影的特效設計太高蹺了,完全不符合現實。
3. 高中生:他的演講總是夸張到了一種高蹺的程度,讓人難以接受。
4. 大學生:這個廣告的宣傳口號太高蹺了,完全沒有說服力。
5. 成年人:他的行為舉止總是過分夸張,簡直像是在高蹺上走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