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疎
成語(Idiom):寬疎(kuān shū)
發音(Pronunciation):kuān s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處事寬宏大量,待人寬容豁達。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寬疎是由形容詞“寬”和“疎”組成的成語,表示人在待人接物上寬容大度,不計較小節,心胸寬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寬疎多用于形容人的為人處世,可以用來夸獎一個人待人寬容、寬厚大度的品質。也可以用來勸告他人在待人接物上要寬容、大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寬疎是出自《左傳·哀公十一年》的記載,記載了一個故事。古代魯國有一個官員名叫公叔瞻,他雖然家境貧寒,但是待人寬厚大度,不計較小節。有一次,他在公堂上聽到有人說他的壞話,但他并沒有計較,而是寬容地笑了笑。這個故事被人們傳頌,后來就形成了成語“寬疎”。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待人寬疎,從不計較小節。
2. 她的寬疎為人所稱道,深受大家的喜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記住寬疎的基本含義和故事起源來記憶這個成語。寬疎的基本含義是指人待人寬容、大度,不計較小節,可以用“寬心胸、疎小節”來聯想記憶。故事起源中的公叔瞻也是一個寬容大度的人,可以通過記住他的名字和他的待人態度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相關的成語來擴大對“寬疎”這個詞語的理解和運用,例如“寬以待人”、“寬容大度”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寬疎地對待我們,從不生氣。
2. 初中生:寬疎是一個很重要的品質,能夠幫助我們與他人和睦相處。
3. 高中生:寬疎的態度能夠讓我們更好地理解他人,減少沖突和誤解。
4. 大學生:在社會中,寬疎是一種重要的人際交往能力,能夠幫助我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