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掊斗折衡(pōu dǒu zhé héng)
發音(Pronunciation):pōu dǒu zhé hé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用秤桿掂量掊斗來平衡物品的重量,比喻用一種公正的方法來衡量事物的得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掊斗是一種古代稱量物品重量的器具,折衡指利用秤桿平衡物品的重量。掊斗折衡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了用一種公正的方法來衡量事物的得失,不偏不倚,公正無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掊斗折衡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公正、公平、公正的判斷或衡量事物的標準。可以用于討論公正的法律判決、公正的評價標準、公正的分配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掊斗折衡這個成語的故事源于戰國時期的一個故事。當時,有兩位官員爭奪一個官職,但各自的實力相當,難以決定誰更適合。最后,國君決定用掊斗折衡的方法來衡量他們的才能。結果,一個官員在掊斗上放了一塊銅塊,而另一個官員卻放了一塊鐵塊。掊斗不平衡,國君最終選擇放銅塊的官員,因為他認為他更加公正和明智。這個故事成為了掊斗折衡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掊斗折衡是一個動賓短語,由掊斗和折衡兩個詞組成。掊斗是名詞,折衡是動詞短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法官在審判時必須掊斗折衡,公正處理案件。
2. 這個評委會用掊斗折衡的標準來評價選手的表現。
3. 在公平競爭的市場上,只有掊斗折衡,才能保證公平競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掊斗折衡的形象,想象一個人用秤桿掂量掊斗來平衡物品的重量,表示公正的衡量。同時,可以通過重復朗讀和使用這個成語來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公正、公平、衡量相關的成語,如公平無私、公正無私、公正廉明等。也可以了解更多關于戰國時期的歷史和故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在班級評比中應該掊斗折衡,不偏袒任何學生。
2. 初中生:在考試中,老師應該用掊斗折衡的標準來評價學生的成績。
3. 高中生:社會公正需要通過掊斗折衡的方式來實現。
4. 大學生:在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上,只有通過掊斗折衡,才能找到合適的工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