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澀
基本解釋
亦作“ 古歰 ”。形容文句古奧難讀。 清 惲敬 《謝南岡小傳》:“既念詩未知如何,取視之,高邃古歰,包孕深遠。”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論文·樊紹述文》:“讀者口鉗舌撟,則曰古澀奧衍如 樊宗師 。” 郭沫若 《文藝論集·古書今譯的問題》:“《四書》、《五經》我們讀它時深感困難,并不是它們的內容艱深,實在是它們的外觀古澀。”
古澀 (gǔ sè)
發音 (Pronunciation): gǔ sè
基本含義 (Basic Meaning): 形容古代文辭、文章、風格等不流暢、不流利的樣子。
詳細解釋 (Detailed Explanation): “古澀”是由“古”和“澀”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古代文辭、文章、風格等有時會因為時代背景、文化差異等原因而顯得不流暢、不流利。這種不流暢、不流利的樣子被形容為“古澀”。
使用場景 (Usage Scenarios): 當描述古代文辭、文章、風格等不流暢、不流利的時候可以使用“古澀”。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古代文學作品或者古代文人的風格。
故事起源 (Story Origin): 古代文人常常追求獨特的風格,有些文人為了表達自己的個性和獨特性,故意采用古老的詞匯和句式,使得他們的作品顯得不太流暢、不太流利。因此,人們就用“古澀”來形容這種古代文辭的特點。
成語結構 (Structure of the Idiom): 形容詞 + 形容詞
例句 (Example Sentences):
1. 這篇文章的風格古澀,讀起來不太順暢。
2. 這位作家的文字古澀難懂,需要仔細品味。
記憶技巧 (Memory Techniques): 可以將“古澀”與古代文辭聯系起來,想象古代文辭的風格不太流暢、不太流利的樣子,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 (Extended Learning):
- 古代文學作品中常常可以發現“古澀”的風格,例如《紅樓夢》中有一些古澀的詩詞。
- 學習古代文學作品,了解古代文辭的風格特點,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 小學生: 這篇古文太古澀了,我都看不懂。
- 初中生: 老師講的古代文學作品有些古澀,需要仔細品味。
- 高中生: 這位作家的風格古澀,不太適合現代讀者閱讀。
- 大學生: 我們研究古代文辭時,經常遇到一些古澀的詞匯和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