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臺
基本解釋
(1).謂尚書臺、省。《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天臺縣遠,眾所絶意。”《北齊書·文宣帝紀》:“仍攝天臺,總參戎律。”《資治通鑒·唐高祖武德二年》:“臣何敢久污天臺、辱東朝乎?” 胡三省 注:“天臺,謂尚書省。”參見“ 三臺 ”。
(2).對太守、縣令等地方行政官的尊稱。《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太守道:‘他怎么敢賴你?’ 程元 道:‘……萬乞天臺老爺做主。’” 明 鄭仲夔 《耳新·經(jīng)國》:“今幸遇天臺,夫冤庶伸有日。”
山名。 唐 李白 《夢游天姥吟留別》:“ 天臺 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明 楊珽 《龍膏記·邂逅》:“聽言詞有意相憐,怕重來 天臺 路遠。”詳“ 天臺山 ”。
近義詞
成語(Idiom):天臺(tiān tái)
發(fā)音(Pronunciation):tiān tá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官員的職位或地位高而危險,隨時可能傾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天臺這個成語比喻官員的職位或地位高,但是隨時可能失去權(quán)力或遭受災難。天臺一詞源于佛教,佛教寺廟中有一種高臺,供僧人修行或禪坐。這個高臺位于寺廟的最高處,象征著高位和崇高的地位。在政治或職場上,天臺成語則比喻官員或職員的地位高,但是危險也很大,隨時可能失去權(quán)力或遭受災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天臺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官員或職員的地位高而危險。可以用于政治、職場等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天臺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南朝宋時期。宋文帝劉義隆有一個寵臣叫做蕭道成,他因為得寵而位高權(quán)重。然而,蕭道成卻經(jīng)常擔心自己的地位會隨時傾覆。有一天,文帝在宴會上問道:“道成,你覺得我的地位如何?”蕭道成回答說:“天臺之上,地勢險峻。”他用天臺來比喻自己的地位高而危險。這個故事成為了天臺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天臺成語由兩個字組成,天和臺。天表示高度和崇高的意思,臺表示高臺或高處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公司的地位很高,但是也處于天臺之上,隨時可能失去職位。
2. 官場上的人,都知道天臺高而險峻,很多人不敢接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天臺成語與高臺的形象聯(lián)系起來,想象自己站在高臺上,感受高處的風險和危險。同時,可以用天臺的發(fā)音“tiān tái”來聯(lián)想“天太高”,強調(diào)高度和危險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高枕無憂”、“坐井觀天”等,來進一步豐富對地位、權(quán)力和風險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班級里是班長,但是也知道班長的地位就像天臺一樣高而危險。
2. 初中生:老師說我們要努力學習,爭取考上好大學,但是我知道高考的路就像天臺一樣險峻。
3. 高中生:我在學校的社團擔任重要職位,但是也明白職位的高低就像天臺一樣,隨時可能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