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枯
成語(Idiom):搜枯(sōu kū)
發音(Pronunciation):sōu k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搜尋干涸的水源。比喻費盡心思去尋找某種已經不存在或者很難找到的東西。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搜枯這個成語由兩個詞組成,搜和枯。搜意為搜尋、尋找,枯意為干涸。搜枯原指人們在旱季時,為了尋找到水源,不斷地挖掘和搜尋。后來,這個成語引申為尋找某種已經不存在或者很難找到的東西,需要費盡心思和努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搜枯常用于形容尋找某種東西的過程中,需要付出很大努力和耐心。比如,在科學研究中,科學家們常常需要搜枯各種資料和文獻,才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在生活中,有時我們也需要搜枯各種線索,才能找到失物或者解決問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搜枯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故事《洛陽伽藍記》。故事中,唐朝的一位和尚在洛陽的大伽藍寺修行,他每天早上都要到一條小溪邊洗臉,但有一天,他發現小溪已經干涸了。為了找到水源,他不斷地搜尋,最終在一處山洞中找到了水源。從此以后,人們用“搜枯”來比喻費盡心思去尋找某種已經不存在或者很難找到的東西。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搜枯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搜”和形容詞“枯”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找到丟失的鑰匙,搜枯了整個房間。
2. 這位科學家搜枯了大量的文獻,才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搜枯的搜字和枯字進行聯想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在一個干涸的河床上不斷地挖掘和尋找水源的場景,從而將這個成語與費盡心思去尋找某種東西的意義聯系起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與搜枯相關的成語,如搜刮、搜集等。了解這些成語的意義和用法,可以豐富自己的詞匯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為了找到丟失的作業本,搜枯了整個教室。
2. 初中生:為了找到失蹤的貓咪,小明搜枯了整個小區。
3. 高中生:為了找到證據,警方搜枯了整個犯罪現場。
4. 大學生:為了找到研究資料,我搜枯了整個圖書館。
5. 成年人:為了找到工作,他搜枯了整個城市的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