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詔
基本解釋
(1).指詔書。 唐 韓愈 《憶昨行和張十一》:“踐蛇茹蠱不擇死,忽有飛詔從天來。” 唐 李山甫 《賀邢州盧員外》詩:“紫泥飛詔下金鑾,列象分明世仰觀。”
(2).飛傳詔書。 唐 李冗 《獨異志》卷上:“ 陶弘景 隱居 茆山 , 梁武帝 每有大事,飛詔與之參決。時人謂 隱居 為‘山中宰相’。”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三:“即飛詔釋 李先生 ,就詣 會昌 為壽。”
成語(Idiom):飛詔(fēi zhào)
發音(Pronunciation):fēi zh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官員奉旨迅速行動,快速處理事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飛詔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古時候君王下詔書時,往往會使用鴿子或者鷹等快速飛行的鳥類將詔書送到各地官員手中。因此,飛詔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官員奉旨迅速行動,快速處理事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飛詔這個成語常常用于形容官員或者其他工作人員在接到命令后迅速行動,高效地完成工作。可以用于表揚個人或團隊在工作中的迅捷和高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飛詔成語的故事,據說與唐代有關。唐朝時,有一位叫楊國忠的官員,他非常聰明能干,工作效率極高。有一天,唐玄宗下了一道緊急詔書,要求楊國忠迅速處理。楊國忠得到詔書后,立刻展開行動,不到一天時間就完成了任務。因此,人們就用“飛詔”來形容楊國忠的工作速度之快。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飛詔是一個動詞短語,由“飛”和“詔”兩個字組成。其中,“飛”表示迅速移動的動作,“詔”表示官方的命令或指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領導剛剛下達任務,他就飛詔般地開始行動。
2. 他的工作效率非常高,經常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任務,真是飛詔一般。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成語“飛詔”。可以想象一只鴿子或者鷹飛快地送詔書的場景,將這個形象與成語的含義聯系起來。同時,可以將“飛詔”與“迅捷高效”這樣的關鍵詞聯系在一起,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成語“飛詔”相關的成語和故事,可以進一步拓展對中國語言文化的了解。同時,也可以學習其他與高效工作、迅速行動相關的成語,豐富自己的詞匯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布置的作業我飛詔般地完成了。
2. 初中生:比賽開始前,我們隊員們飛詔般地整理準備好了比賽道具。
3. 高中生:面對突發事件,他飛詔般地組織人員展開了救援行動。
4. 大學生:為了按時完成畢業論文,他每天都飛詔般地奮斗著。
5. 成人:在工作中,我們應該像飛詔一樣,迅速行動,高效處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