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滯
成語(Idiom):屈滯(qū zhì)
發音(Pronunciation):qū z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思想、情感受挫,無法順暢流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屈滯是由“屈”和“滯”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表示思想、情感等受到挫折或阻礙,無法順暢流暢的狀態。它用來形容人的心情低落、思維受限或事情進展緩慢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屈滯可以用于描述個人的心情、思想或工作狀態。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形容工作遇到困難、學習進展緩慢、情感受挫等情況。例如,當一個人遇到了很多困難和挫折,感到心情低落時,可以說他的心情很屈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霍光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霍光是漢朝的重要官員,他對待下屬非常苛刻,要求他們辦事效率高、思維敏捷。有一次,他派遣一個官員辦事,結果官員辦事不力,進展緩慢。霍光很生氣地說:“你這樣辦事,思維屈滯,怎么能勝任重任呢?”從此,屈滯成為了用來形容思維受限、進展緩慢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屈滯由兩個形容詞性的漢字組成,形容詞“屈”表示扭曲、受阻,形容詞“滯”表示停滯、不流暢。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最近遇到了很多困難,心情很屈滯。
2. 由于思維屈滯,他的創作進展緩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屈滯”與“心情低落、思維受限”等詞語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形象的聯想,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情感、思維、進展等相關的成語,例如“愁眉苦臉”、“思緒萬千”等,可以加深對屈滯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我上課的時候心情低落,覺得思維很屈滯。
2. 初中生(14歲):最近學習很吃力,思維有些屈滯,需要更多的時間來理解。
3. 高中生(17歲):面對高考的壓力,有時候會感到心情屈滯,但我會努力克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