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憂
成語(Idiom):違憂
發音(Pronunciation):wéi yō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違背憂慮,不顧憂慮。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對于重大的憂慮或擔憂,敢于違背、不顧,勇敢地去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不畏艱險,勇往直前,違背困難和憂慮,堅定地去做某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違憂這個成語的故事源于《后漢書·李密傳》中的一則故事。當時,李密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官員,他深知國家的危機和困境,但他并沒有因此而退縮或絕望,而是毅然決然地投身于國家的事業,勇敢地去做一些有益于國家和人民的事情。因此,他被后人稱為“違憂之士”。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違憂之士,不顧困難和風險,義無反顧地投身于社會公益事業。
2. 在面對困境時,我們應該像李密一樣,勇敢地違憂,勇往直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這個成語與李密的故事聯系起來,想象李密面對困境時的勇氣和決心,以此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李密的事跡和其他與違憂相關的成語,例如“違背憂慮”、“違背困難”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像李密一樣,違憂去幫助別人。
2. 初中生:面對考試的壓力,我要違憂,努力學習。
3. 高中生:我決定違憂,申請參加志愿者活動。
4. 大學生:在創業的道路上,我們要違憂,勇敢地面對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