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發音(Pronunciation):shùn zhī zhě chāng, nì zhī zhě w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按照規律行事者會得到好的結果,違背規律行事者會失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是一句出自《左傳》的名言,意為遵循規律和道義的人會獲得成功和昌盛,而違背規律和道義的人則會失敗和滅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人們遵守規則、遵循道德的重要性。可以用來教育人們遵循規律、守法、守紀律,以及警示違背規律和道義會帶來的后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左傳》是中國春秋時期的一部史書,記載了春秋時期各個諸侯國的歷史事件和政治斗爭。這句成語出自《左傳·莊公二十五年》的記載,原文是:“昔者魯莊公伐邾,子思從之。莊公曰:‘魯國之政,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意為魯國的政治是順應規律和道義的人會得到昌盛,而違背規律和道義的人會失敗和滅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的結構比較簡單,由五個漢字組成,前兩個字是動詞短語“順之”,后三個字是動詞短語“者昌,逆之者亡”。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做人要守法守規,因為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2. 這個企業一直遵循誠信經營的原則,所以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這個成語拆分為兩個部分記憶。首先記住“順之者昌”,意為順應規律和道義的人會獲得昌盛。然后記住“逆之者亡”,意為違背規律和道義的人會失敗和滅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通過閱讀《左傳》了解更多關于這個成語的故事和背景。此外,你還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德薄而位尊”,意為道德品質差的人卻占據高位。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媽媽告訴我,如果我好好學習,順之者昌,就會考好成績。
2. 初中生:老師告訴我們,如果我們遵守校規校紀,順之者昌,就會受到表揚。
3. 高中生:我爸爸說,如果我們努力奮斗,順之者昌,就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4. 大學生:我們學校的校訓是“守正創新”,意思是只有遵守規則,順之者昌,才能有創新的機會。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順之者昌,逆之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