鱉拗
成語(Idiom):鱉拗 (biē ào)
發音(Pronunciation):biē 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說話、做事狡猾、不正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鱉拗形容一個人言語或行為狡猾、不正直。鱉拗可以用來形容那些經常玩弄手段、耍滑頭、不光明正大的人。這個成語中的“鱉”指的是鱉類動物,因為鱉的臉上有一對雙眼,看起來顯得狡猾,所以用“鱉”來形容人的行為狡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在日常生活和文學作品中都可以使用。當形容一個人的言行不誠實、不正直時,可以使用這個成語。比如,當遇到一個善于耍滑頭、總是找機會占便宜的人時,可以說他是個鱉拗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這個成語的起源,有一個寓言故事。相傳,有一條鱉和一條蛇住在同一個洞里。一天,他們吵架了,爭奪誰能占據洞口的位置。鱉用尾巴把蛇拗斷了,然后占據了洞口。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鱉拗的人總是使用各種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鱉拗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人太鱉拗了,總是耍滑頭,不肯光明正大地做事。
2. 不要和那個鱉拗的人合作,他經常欺騙別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住這個成語可以通過聯想“鱉”的形象,鱉的臉上有一對雙眼,看起來顯得狡猾。所以,想象一個狡猾的人的臉上有一對鱉的眼睛,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成語和其故事的起源,可以幫助擴展詞匯量和文化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那個小偷是個鱉拗的人,總是用小聰明來騙人。
2. 初中生:他這樣做是鱉拗的行為,不值得學習。
3. 高中生:政治家應該遵守道德規范,不應該做出鱉拗的事情。
4. 大學生:在商業交易中,誠信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做出鱉拗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