仄兀
基本解釋
歉疚不安。 清 黃景仁 《十六夜有月俄為云掩因懷孫吟秋再迭前韻》:“彌留漸覺意憯悽,舍去尚餘心仄兀。”
成語(Idiom):仄兀
發音(Pronunciation):zè w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高大、挺拔。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仄兀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物體高大、挺拔的樣子。它常用來形容山峰、樹木或者建筑物等高大的事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仄兀一詞常用于文學作品中,用來形容自然景觀或者建筑的高大挺拔。它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身材高大挺拔,或者形容人的氣質高雅、威嚴。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仄兀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秦風·終風》中的“仄兀高山”,形容山峰高大挺拔的樣子。后來,這個詞逐漸被用來形容其他高大的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仄兀是一個形容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座仄兀的山峰直插云霄,美不勝收。
2. 她身材仄兀,氣質高雅,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仄兀的發音“zè wù”與“怎物”進行聯想,怎物可以理解為物體的樣子。通過聯想,可以幫助記住仄兀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形容高大、挺拔的成語,如高聳入云、巍峨壯麗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那棵仄兀的大樹好高啊!
2. 小學生:這幅畫上的山峰仄兀挺拔,像一座寶塔。
3. 初中生:他的身材仄兀,站在人群中格外顯眼。
4. 高中生:這座仄兀的建筑物是我們城市的地標之一。
5. 大學生:她的仄兀氣質和高雅的舉止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