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際
基本解釋
(1).山邊。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沁水》:“ 丹水 又東南出山,逕 鄈城 西,城在山際。” 唐 儲光羲 《臨江亭五詠》之四:“山際空為險, 江 流長自深。” 明 李夢陽 《題黃公東莊草堂》詩:“休夸水際兼山際,且醉松旁與竹旁。”
(2).山中;山間。 南朝 梁 吳均 《山中雜詩》:“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鳥向簷上飛,云從窗間出。” 唐 李白 《游泰山》詩之二:“清曉騎白鹿,直上 天門山 ;山際逢羽人,方瞳好容顏。”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紅螺山》:“山巔有潭,相傳潭中有二螺,大如斗,其色殷紅,時吐光燄,照映林木,山緣得名。 儀真 馮文卿 詩:‘……山際翠眉呈秀氣,潭中螺髻照靈巔。’”
成語(Idiom):山際
發音(Pronunciation):shān j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山際指山的背面或山的邊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山際一詞是由“山”和“際”兩個字組成。山表示高大的自然地形,際表示邊緣或界限。山際的意思是山的背面或山的邊緣,指的是遠離山腳或山頂,位于山的邊緣位置。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山際常用于描述山脈或山區的景觀,也可用于比喻邊緣地帶或邊界位置。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山際來形容遠離繁忙城市的寧靜山野,或者用于比喻某事物處于邊緣或較為偏離主流的位置。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山際一詞的起源并無明確的故事或傳說。它是根據漢字的意義和構造而形成的成語,用于描述山的邊緣或背面。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山際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名詞“山”和名詞“際”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在山際搭起帳篷,欣賞著美麗的日出。
2. 他的家庭住在山際,環境清幽宜人。
3. 這個小村莊位于深山之中,遠離塵囂,處于山際之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山際”與山的形狀和位置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一座山,然后想象自己站在山的邊緣或背面,這樣可以幫助記憶“山際”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學習與山有關的其他成語,例如“山高水長”、“山明水秀”等。
2. 了解中國的山脈地理,如五岳、黃山、華山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家的房子坐落在山際,周圍環境非常美麗。
2. 初中生:我們在山際舉辦了一次露營活動,大家都玩得很開心。
3. 高中生:我喜歡在山際徒步旅行,享受大自然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