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瞽言萏議(gǔ yán dàn yì)
發音(Pronunciation):gǔ yán dàn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盲人的議論,比喻沒有根據、沒有依據的議論或主張。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瞽言,指盲人說話;萏議,指議論、主張。成語瞽言萏議形容沒有根據、沒有依據的議論或主張,是對沒有實質內容的空談的批評和諷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批評和諷刺那些沒有根據、沒有依據的言論,特別是那些只憑主觀臆斷而不經過事實驗證的言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瞽言萏議源自《莊子·外物》:“瞽者言于瞽者,謂其黃也;聾者言于聾者,謂其響也。非黃也非響也,以黃與響之非黃與響也故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即使在盲目的人和聾啞的人之間進行交流,他們也能夠互相理解對方的意思。瞽言萏議成語的出現是對沒有根據、沒有依據的議論或主張的批評和諷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瞽言萏議是由兩個詞組成的,瞽言和萏議。瞽言指盲人的話語,萏議指議論、主張。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觀點完全是瞽言萏議,沒有任何事實支持。
2. 別聽他的瞽言萏議,他只是在胡說八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瞽言萏議理解為一個盲人在空談,沒有根據和依據。可以通過形象化的記憶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言論、議論相關的成語,如“口是心非”、“言之鑿鑿”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老師,小明說他能飛,這是瞽言萏議嗎?
2. 小學生:同學們,別聽他的瞽言萏議,我們要相信科學。
3. 初中生:老師,我覺得他的論點只是瞽言萏議,沒有實際依據。
4. 高中生:在辯論賽中,對方的觀點完全是瞽言萏議,我們需要用事實來反駁。
5. 大學生:在學術研究中,我們要避免瞽言萏議,要有充分的實證支持。
以上是關于成語“瞽言萏議”的全面學習指南,希望對您有所幫助。